T-26轻型坦克

综述:

二战前后,苏联研发了众多型号的轻型坦克,有T-26、T-27、T-30、T-46、T-50、T-60和T-70等,其中T-26轻型坦克是产量最大的。T-26轻型坦克大规模正式亮相是在1931年11月7日的苏联莫斯科红场阅兵中。早期生产的T-26轻型坦克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36-1939)、远东地区的苏日战争(1938-1939)和苏芬战争(1939-1940),在与德军(Ⅰ号与Ⅱ号坦克)和日军坦克的对抗中,依仗其火炮的优势,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射击准确性差,装甲防护薄弱,动力系统技术问题、机械可靠性不足等等,导致战损相当严重。

二战爆发后,仍有不少的T-26轻型坦克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这些参战的T-26轻型坦克都是在中、后期生产的,火力与装甲都已经得到改造与提高,但由于当时苏军的指挥和战术的落后,加上装甲仍显薄弱,T-26轻型坦克数量虽多,但仍难以跟德国大军对抗,因此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这些坦克被对手击毁和俘获甚多,损失极大。

T-26轻型坦克在1940年停产,早期(1937年前)生产了约5000多辆,中后期生产了近5000辆,有资料统计共生产了约11000辆。

系列型号

T-26轻型坦克四视图
1939年9月,波兰地区,隶属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一辆不明单位的T-26轻型坦克。
1940年2月,芬兰卡累利亚峡谷,苏军第40轻坦克旅的一辆T-26轻型坦克。
1941年11月,东线苏联战场,苏军第40轻坦克旅的一辆T-26轻型坦克(1933年生产)。
1942年冬季,东线苏联战场,苏军北高加索方面军第207装甲旅第562装甲营的一辆T-26轻型坦克(1933年生产)。
1944年2月,东线苏联列宁格勒地区,苏军一辆加装了附加装甲的T-26轻型坦克(1933年生产)。
T-26轻型坦克

T-26轻型坦克是以英国维克斯六吨坦克为基础设计的,1931年开始量产,最初的样车是双炮塔,后改为双机枪,1933年后改为单炮单机枪。在1939-1940年苏芬战争后,苏联针对T-26坦克在战斗中出现的问题,对该型坦克作了一些改造,中、后期生产的T-26在装甲防护与火力配置上都有一定提升,二战爆发后,这些坦克都投入到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战场中。

性能参数(因型号多,下列数据对各型号会略有不同,仅作参考):

车长:约4.80m,车宽:约2.40m,车高:约2.30m,车重:8-10吨;乘员3人;

最大车速:28-35km/h; 最大行程约200km;

装甲厚度:早期为6-15mm,中期增大为6-25mm,后期甚至增至50mm;

武器配备:改为单炮管后,早期:37mm火炮,中、后期:45mm火炮;配二挺机枪。

战场上的T-26坦克

T-26轻型坦克第一次参战是在1936年发生的西班牙内战,随后又参加了远东战争和苏芬战争,表现了一定的战斗能力,其火炮威力在与当时的德、意、日坦克的对抗中占有上风;在西班牙内战中,T-26坦克曾在一次攻击行动中,以很少的代价很快突破对手防线,消灭了一个炮兵群和摧毁了二辆小型坦克;而在远东战争中,T-26坦克以其45mm坦克炮的强大威力,掩护苏军步兵迅速突破日军防线,将日军击败;但在苏芬战争中,受芬兰森林与湖泊交错的地形影响和在芬军防线的阻击下,T-26坦克遭受了不少损失。在这三场战争中,暴露了T-26坦克装甲防护薄弱这一重大缺陷,其15mm前装甲与6mm侧装甲在对方反坦克炮火中简直是不堪一击。针对此问题,1939年该型坦克作了一定的改进,特别是加强了装甲防护(前装甲增加到50mm)。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该型坦克大量投入到战场中,虽然其45mm火炮能够摧毁德军时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除Ⅳ号坦克外),但在德军的反坦克火炮和飞机的空袭下,仍然损失惨重,如在1941年6月下旬,在布列斯特东南战场,苏军第30坦克军所属地两个T-26坦克旅对德军第18装甲师发起反击,但在德军的炮火和空中打击下损失惨重,大量的T-26坦克被击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