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mm s.IG33型步兵炮原先是二战中德军陆军配备较多的一种重型火炮,在二战爆发前的1933年已经开始量产,当初由于炮身较重,机动性不理想,在战场转移较困难,因而作为步兵直瞄火力支援用效果并不理想,二战爆发后,由于该炮无穿甲弹,面对战场上对手不断涌现的坦克更显力不从心,直到1942年,德军为150mm s.IG33步兵炮配备了穿甲弹,从而使其具备了反坦克能力,由此成为德军步兵部队具有较强杀伤力同时又能反坦克作战的一种重火力武器;后来德军将部分150mm s.IG33步兵炮直接安装在一些坦克底盘上,使之成为自行重火力炮车,从而发挥出更大威力。
由于150mm s.IG33步兵炮是一种早期开发的重炮,在射程和射击准确率上相对德军其它重火炮并无优势,但由于其炮弹威力大,有一定野战能力,能直接支持步兵进攻或防御作战,因此在二战期间,德国一直坚持生产该炮,每年都有数百门产出(1941、1942年每年产出400多门);在东线战场,德国陆军每个团都至少装备20门150mm s.IG33步兵炮。
技术数据:
火炮口径:150mm(149.1mm);
炮管长:1.70米;
火炮重:战斗1.70吨,运输1.825吨;
火炮射界(水平方向):11度,火炮射角(垂直方向):-4~+75度;
射速:2~3发/分钟;
最远射程:4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