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号坦克

综述:

Ⅳ号坦克是二战中、后期德军装甲部队的一种中型主战坦克,从1938年年初Ⅳ号A型坦克交付开始(Ⅳ号坦克的研制始于1934年),该型坦克的武器、装甲和动力系统不断改进,从A、B、C、D、E、F、G、H到J型,到1945年,德国一共生产了Ⅳ号系列坦克8500多辆,是二战期间德国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足足占德国二战时间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有多。Ⅳ号坦克一直在战斗中保持极高的战斗力,与苏军的T-34坦克对抗也不落下风。

系列型号

外形特点:
  1. 悬挂系统中有8个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每组中有1个橡胶轮,通过板簧结构连在一起,前端是主动轮,后端是诱导轮,上方有4个的托带轮。
  2. 炮长指挥塔呈鼓形(带8个观察口)。3.车体前左边部分比右边凸起(使驾驶员位置比无线通讯员靠前)。
Ⅳ号A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A)

Ⅳ号A型坦克在1938年3月完成了35辆样车并交付德军作训练用。该车发动机为250匹马力,车速为30km/h; 乘员5人。配备武器为一门75mm的KwK L/24短身管坦克炮和二挺MG机枪。

外形特点:
  1. 车体前总改为一直线。
  2. 炮塔的枪孔从A型的方形改为圆形。
Ⅳ号B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B)

Ⅳ号B型坦克一共生产了42辆,并交付给德军装甲师参加了波兰战役。该车安装了320匹马力的发动机,变速箱也作了改进,相对A型车动力大大提高;该车装甲厚度从14.5mm增加至30mm。武器、悬挂系统等与A型车相同。

外形特点:
  1. 从外观上与B型车完全相同。
Ⅳ号C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C)

Ⅳ号C型坦克在1938至1939年间一共生产了134辆,大部分参加了波兰战役。该车炮塔加装了装甲护套,后期生产的坦克(约100辆)改用了300马力的发动机,进一步提高了防护与动力。其它结构与装备与B型车基本相同。

外形特点:
  1. 车体前部与A型车相似。
  2. 车体尾部改装了另一种拖拉装置。
Ⅳ号D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D)

Ⅳ号D型坦克在1939年9月完成设计,车重20t, 车身长5.92m, 车宽2.84m, 车高2.68m;车体外形上相对C型车作了一些变化(车体前部与A型相似,驾驶员位置靠前),该型车战前计划生220辆,但直到战争爆发也未能完成。此车在入侵波兰的实战中暴露了装甲薄弱的问题,从而使下一型号坦克加大了装甲防护。

外形特点:
  1. 车体前部与A型车相似。
  2. 没有了原D型坦克炮塔顶部右面的信号口和中央的换气口,改在右前部安装了一个内置吸气风扇的圆形防护罩。
Ⅳ号E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E)

1940年底,Ⅳ号E型坦克投产,到1941年4月,共生产了223辆。该型坦克的重点是加强装甲防护,车体前端装甲换装成50mm厚(加装了30mm附加装甲),炮塔与侧装甲则加装20mm钢板,排气口也加装了装甲保护,从而大大加强了坦克整体的抗弹能力。为了承受国策的增加,坦克履带也加宽到400册。

该型坦克配备给德军装甲部队后,参加了巴尔干战役以后的全部战斗,1941年进入北非战场,在与英军坦克作战中表现突出。

该型坦克在1944年退役。

外形特点:
  1. 车体前部又改为直线形。
  2. 炮塔侧面的舱门从1扇门改为对开的2扇门,并设置了观察孔和枪眼。
Ⅳ号F1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F1)

由于苏联战场上急需大量能够与苏式坦克对抗的Ⅳ号坦克,在多间德国坦克生产厂的努力下,在194年4月至1942年3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生产了462辆Ⅳ号F1型坦克(原定名为F)交付给德军装甲部队(后有25辆改装为F2型)。这批坦克安装的仍是75mm短身管坦克炮,但车体与炮塔的装甲已实现直接用单块钢板制作,防护能力比过去用螺栓固定的附加装甲得到提高。该坦克为了应对苏联的冬季,对履带作了防滑处理,以方便在冰上行驶。

该型坦克有200多辆参加了1942年东线战场的夏季攻势,由于不断战损,到了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时,只剩下60辆左右。

F1型坦克长5.92m, 宽2.84m, 高2.68m, 车重22.3t。最大车速为42km/h,最大行程为200km。

外形特点:
  1. 坦克换装了长身管火炮,炮口并装了制退器。
  2. 车体增加了履带板和负重轮等附加防护。
Ⅳ号F2型坦克(Sd.Kfz.161/1 Pz.Kpfw Ⅳ Ausf.F2)

为了对付东线战场上苏军T-34坦克的威胁,在希特勒的命令下,Ⅳ号F2型坦克全部换装了长身管的75mm K.wK L/43坦克炮,其炮口并装了制退器,并换装了新瞄具,弹药装载量也从80发增至87发。由于长身管坦克炮的炮弹出膛速度从短身管炮的385m/s上升至740m/s,大大提高了穿甲能力(使用同样的穿甲榴弹,1000m内穿甲厚度从41mm提高至72mm)。为了增加防护,坦克车体正面下方与正面用履带板,车体侧部用负重轮作附加装甲。

从东线战场上的实战情况来看,德军装甲部队自装备F2型坦克后,才有了真正与苏T-34坦克对抗的能力。

Ⅳ号F2型坦克 1942年3月至7月共生产了175辆。

外形特点:
  1. 与F2坦克一样配备了带炮口制退器的长身管火炮。
  2. 车体增加了履带板、负重轮或侧裙钢板等附加防护。
Ⅳ号G型坦克(Sd.Kfz.161 Pz.Kpfw Ⅳ Ausf.G)

针对实战中发现的问题, 并总结Ⅳ号系列多个车型的生产经验, Ⅳ号G型坦克的内外结构都作了不少改进,炮塔顶盖从10mm 增至15mm,车体前方加装30mm厚的附加装甲,炮塔和车体两侧加装了防护钢板(装甲侧裙板),使坦克面对盟军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的攻击时也有了抵挡能力。在 1942年后生产的412辆Ⅳ号G型坦克还换装了威力更大、穿甲能力更强的75mm KwK L/48长身管坦克炮。

Ⅳ号G坦克一共生产了1687辆。是德军装甲部队在二战中后期的主力战车之一。

F1型坦克长6.62m, 宽2.88m, 高2.68m, 车重23.5t。最大车速为40km/h,最大行程为210km。

外形特点:
  1. 与F2坦克一样配备了带炮口制退器的长身管火炮。
  2. 车体两侧全部加装侧裙钢板作附加装甲。
Ⅳ号H型坦克(Sd.Kfz.161/2 Pz.Kpfw Ⅳ Ausf.H)

Ⅳ号H型坦克车重26t。长7.02m, 宽2.88m, 高2.68m, 最大车速为38km/h,最大行程为210km。乘员5人,越壕宽度2.2m,涉水深度1.2m,可爬30度坡。

H型在G型车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车体前部装甲直接采用80mm厚钢板成型,对车长指挥塔的装甲也作了加强,炮塔和车体两侧全部加装了防护钢板(装甲侧裙板),从而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防护能力。该型坦克还准备了冬季专用履带和近战反步兵的高爆榴弹,增强了实战能力。

Ⅳ号H型坦克产量很大,从1943年4月开始投产后到1944年7月,一共生产了3774辆,作为主力坦克,一直跟随德军装甲部队战斗到二战结束。

图中是1943年7月在东线库尔斯克地区作战的三辆Ⅳ号H型坦克,分别属于SS第1党卫装甲师(上);第2装甲师第3坦克团(中);第20装甲师(下)。

外形特点:
  1. 除了炮塔取消观察孔外,其它外形结构与H型相同。
Ⅳ号J型坦克(Sd.Kfz.161/2 Pz.Kpfw Ⅳ Ausf.J)

这是Ⅳ号系列坦克的最后一个生产型号,在战争后期,为了加快坦克生产,该型坦克将炮塔上的观察孔全部取消,并去除了炮塔的电动旋转装置,从而使炮塔的生产简单化,同时也减轻了坦克的车重。在加装了一个燃油箱后,该型车的最大行程增加至322km。

J型坦克的结构与装备与H型基本相同。直到二战结束,一共生产了1700辆。

Ⅳ号扫雷坦克

基于Ⅳ号系列改装的部分变形坦克之一。

Ⅳ号弹药运输坦克

基于Ⅳ号系列改装的部分变形坦克之一。

Ⅳ号架桥坦克

基于Ⅳ号系列改装的部分变形坦克之一。

Ⅳ号潜水坦克

基于Ⅳ号系列改装的部分变形坦克之一。

这是1940年改造的42辆Ⅳ号潜水坦克中的一辆,这种坦克全车都作了水密和防水措施。这辆坦克后面的油桶是临时安装的。

战场上的Ⅳ号坦克

Ⅳ号系列坦克最早参加的战斗是在入侵波兰的战场上,其中有B、C、D型等早期型坦克,但当时产量较少,故参加战斗的数量不多,但战斗表现不错,受到德军将领的好评。西线战役开始,德军投入的坦克2500多辆,其中Ⅳ号坦克只有270多辆,但已起到主力坦克的作用。此后Ⅳ号坦克参加了东线战场上的各场重大战役,并参加了北非战场、西线反击盟军的各场战斗;Ⅳ号系列坦克通过不断的改造,特别是后期生产数量庞大的各型坦克(F、G、H、J型)加装了更厚的防护装甲,并换装了75mm长身管坦克炮后,在与苏军T-34坦克和盟军M3中型坦克的对抗中已不落下风。直至二战结束,Ⅳ号坦克一直都担当着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