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反坦克炮

综述:

二战期间,苏军专用的反坦克炮口径主要有M1930式37毫米、M1937式45毫米、ZIS-2型57毫米和M1944式100毫米等4种。

M1930式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是二战前仿制德军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所生产,是苏军最早装备的第一种反坦克炮,但其威力不强,只有少量继续服役至二战中期。

M1937式4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是在M1930式37毫米炮的基础上研制,该型炮量产于1937年,二战中共生产了近万门。45毫米反坦克炮在二战开始后大量装备给苏军一线部队,成为二战中苏军的第一代反坦克炮。二战中,该型炮是苏军一线团级部队装备的反坦克火炮,能在300米距离内击穿德军的三号或四号坦克装甲,该炮1942年经过改进,破甲威力有所加强,但仍无法正面对抗德军的重型坦克;该炮在战斗中也常作步兵支援火力用,能有效地对付装甲车辆与步兵;特别是其较轻巧,能迅速转移与运输,因此 在城市作战中有较大优势,一直跟随苏军战斗到二战结束。

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是在1943年开始定型生产,二战期间共生产了9700多门。该炮有较强的破甲威力,能在1000米距离内击穿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是二战中后期苏军对抗德军重型坦克的其中一种主力反坦克装备。

M1944式100毫米反坦克炮是在二战后期用100毫米海军舰炮所改造,但此时已近二战结束,因此产量并不多,在1945年1月只有185门装备到苏军部队中,在二战战场上难见其身影。

系列型号

M1930式37mm反坦克炮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37毫米;

炮管长度:1,650毫米;

总重:335千克;

最大射程:5700米;

炮口初速:825米/秒。

M1937式(53-K型)45mm反坦克炮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45毫米;

炮全长:4.11米,炮管长度:1.97米(43.8倍径),宽:1.37米,高:1.25米;

战斗全重:425公斤,拖运全重:669公斤;

最大射程:4500米;

射速:7~12发/每分钟;

炮口初速:757m/s(穿甲弹),360m/s(榴弹)。

ZIS-2型57mm反坦克炮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57毫米;

炮管长度:4150毫米,炮管倍径:72.9;

炮全重:1150公斤,炮组成员:4人;

最大射程:8400米;

正常射速:13-15发/分钟(最大射速可达20发/分钟);

炮口初速:1150米/秒;

穿甲能力:1000米距离能击穿107毫米装甲。

M1944式(BS-3型)100mm反坦克炮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100毫米;

炮管长度:5960毫米;

炮全重:3650公斤;

最大射程:20千米;

最大射速:10发/分钟;

炮口初速:900米/秒。

战场上的苏军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