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0/T-70轻型坦克

综述:

在苏联研发的轻型坦克中,就产量来说,除了产量最大的T-26外,此外就是T-60和T-70了,这两种坦克是苏联后期生产的轻型坦克(轻型坦克的终结型号是T-80),针对早期 轻型坦克的动力不足问题,这两种坦克都更换了马力更大的汽油机,对悬挂系统也作了改动,提高了坦克的机动性能(但在越野速度上仍跟不上T-34坦克),另外 装甲也加厚了,防护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由于本身结构与配置问题,这两种轻型坦克仍跟不上对手装备的发展,特别是这两型坦克炮塔小,乘员只有二人,车长兼炮手,大大削弱了作战时对驾驶的指挥和对炮火的控制。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当T-34坦克未能大量参战前,这些坦克仍难敌对方,损失甚大。但由于这些坦克结构简单,能快速并大批制造,在战场上也能通过伏击、侦察和后勤支援等发挥作用,这对战争中急需大量坦克来补充部队的苏军仍是十分有用的。

据不完全统计,T-60和T-70两种轻型坦克总计生产了近15000辆,直到1943年后期,大量T-34等中型坦克和KV、IS重型坦克出现后才停止生产,1944年春,轻型坦克基本全部退出了苏军装甲部队,余下的轻型坦克转作了侦察和后勤保护用。

系列型号

T-60轻型坦克二视图
1942年7月,东线苏联战场,苏联西南方面军一辆不明单位的T-60轻型坦克;坦克上标记着:“为了祖国”。
1942年至1943年冬季,东线苏联战场斯大林格勒地区,苏军一辆不明单位的T-60轻型坦克。
T-60轻型坦克

该型坦克原设计是想替代落后的两栖坦克(T-40),但它将原两栖坦克的两栖装置拆除了,所以它只能作一般的轻型坦克用。

该坦克采用焊接车体,改造后的履带使其在雪地、沼泽和烂泥地的机动性相对较强,可通过车辆无法行驶的深雪地区,尽管由于它所装备的火炮只有20mm口径,火力严重不足,但因在严寒天气中显得很耐用,因此被苏军广泛应用于后勤支援、前线救助和变形炮车。连德军缴获了此类坦克后都会拆掉其炮塔,用作大炮牵引车或物资运输车。

性能参数(仅供参考):

车长:约4.0m,车宽:约2.3m,车高:约1.8m,车重:约5.8t;乘员2人;

最大车速:44km/h;最大行程:450km以上;发动机为85匹马力汽油机;

装甲厚度:前装甲:早期为25m,后期增至30mm;

武器配备:一门20mm火炮,一挺7.62mm机枪。

外形特点:
  1. 悬挂系统中是4个大口径的负重轮,早期(1941-1942年款)是条辐式,晚期改为全金属的实心轮(1942-1943年款)。
  2. 炮塔为八边圆锥形,车身显得较低矮。

该坦克在1941年到1942年间共生产了6000多辆,于1943年停产。

T-70轻型坦克四视图
1942年9月,东线苏联战场,苏联西方面军一辆不明单位(编号为268)的T-70轻型坦克。
1943年7月,东线苏联库尔斯克战场,苏联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18装甲军的一辆T-70轻型坦克。
T-70轻型坦克

T-70轻型坦克在1942年3月开始生产,其底盘是从T-60坦克照搬过来的,只是将后轮驱动改为前轮驱动,为了能快速且大量生产,该坦克基本上采用了成熟的技术,为了提高机动性,该型坦克安装了两台7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速度只比T-60稍有提高,但行程却不如T-60,就其总体而言,该型坦克的性能比T-60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性能参数(仅供参考):

车长:约4.65m,车宽:约2.5m,车高:约2.2m,车重:超过9.0t;乘员2人;

最大车速:约50km/h; 最大行程:不足450km;发动机为两台70匹马力的汽油机。装甲厚度:10-60mm;

武器配备:一门45mm火炮,一挺7.62mm机枪。

外形特点:
  1. 悬挂系统中是5个大口径的负重轮,早期(1942年款)是条辐式,晚期改为全金属的实心轮(1943年款)。
  2. 炮塔改为用装甲钢板制作,侧面较T-60宽。

截至1944年,该型坦克共生产了约8200辆。

战场上的T-60/T-70坦克

1941年6月德军大举入侵苏联,大量T-60坦克投入了卫国战争中,但由于其装备的20mm坦克炮火力太弱,装甲防护也差,根本无法抗击德军的正面攻击,战损极大。不过在战场伏击和机动运输中,T-60坦克也是起作用的,苏军第一坦克军指挥官卡图科夫曾回忆:在1942年一次激烈战斗中,该型坦克利用麦田的掩护,成功地渗透到德军后方,突然向德军部队展开攻击,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而T-70坦克最辉煌的战果是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会战,7月12日,苏联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与德国纳粹党卫军第2和第3装甲军在普罗克霍罗夫卡村庄前32公里处发生正面冲突,429辆德军坦克和870辆苏军坦克参加了战斗,其中苏军有261辆T-70坦克,这些T-70坦克勇猛地向德军坦克冲击,尽管损失不少,但装备T-70坦克的苏军第31坦克旅仍协同T-34坦克突破了德军坦克的阻击,在这一战役的关键时刻起了一定作用。

面对德军Ⅲ号与Ⅳ号坦克不断加强的火力和装甲,苏军这二型坦克在战场正面对抗的生存率越来越低,尽管后来又诞生了加强装甲的T-80,但在T-34坦克大量进入战场后,这二型坦克逐步退出了前线的战斗,改作承担训练、侦察与后方机关保护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