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战事开始后,德军装甲部队由于缺乏防空保护,在苏军飞机的空袭下受到了不少损失,1942年,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就将自身装备的Flak 38型20mm牵引式轻型防空炮安装在251/1 C型和D型运兵车上,改装为半履带装甲自行防空炮车,以对付低空攻击德军坦克与运输车的苏军飞机,并将这种临时改装的防空炮车命名为陆军专用型251/17自行防空炮车。
而同在1942年,德国空军也将Flak 38型20mm防空炮安装在251 C车体上,定名为251/7空军专用型自行防空炮车,只是这种空军专用型防空炮车对车厢作了较大改动,对空作战的效果较好,但由于造价较高,实际生产数量并不多。
1943年,德军将Flak 38型20mm防空炮安装在3吨的半履带牵引车上,并采用了与251车体发动机舱的相同结构,成为一种新型车体的251/17自行防空炮车。
1944年,德军在251 D型车体上将防空炮改为安装20mm机关炮,使之成为对空和对地两用的火力装备,名为251/17半履带装甲自行机关炮车。
251/17型自行防空炮车自装备德军后,已成为德军装甲部队重要的防空装备,在东、西线战场上一直坚持战斗到二战结束。
该炮车的车厢中部安装有一门Flak 38型20mm轻型防空炮,最大备弹量600发,由于车厢宽度狭窄,所以使防空炮的左右射界受到很大限制,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
该型炮车核载乘员6人,除1名驾驶员和1名机电员外,其余为炮手。
陆军专用型251/17自行防空炮车由德国“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改装,主要作用是防空作战,掩护东线战场上的德军装甲部队与运输部队。
该炮车用251/1 C型改装,该车对车厢进行了改造,车厢中部两侧的装甲板在对空作战时可以放平,使防空炮在射击时可作360°转动,让防空炮的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
该型炮车也是安装一门Flak 38型20mm轻型防空炮,备弹量600发。
车上核载乘员7人,包括1名驾驶员、1名机电员和5名炮手。
空军专用型251/17半履带自行防空炮车产量非常少,仅仅装备了德军“赫尔曼·格林”伞兵装甲师。
该型炮车于1944年3月开始改装,将20mm防空炮安装在3吨的半履带牵引车后部平板上,防空炮两侧安装有网状可收放的护板,对空作战时,可将护板放平,以便防空炮进行360°转动射击。由于炮车的车体与底盘与Sd Kfz 251 Ausf D完全相同,量产后车体的前部结构全部按照251 D型车生产,因此称之为新型车体的251/17半履带自行防空炮车。
该炮车从1944年3月至1945年2月共生产了604辆,期后亦有产出,但数量不详。由于该炮车对炮手基本没有装甲防护,因此战场生存率很低。
战争后期,20mm防空炮已难以对付苏军与盟军的飞机,且为了加强德军地面战斗的火力,就在251 D型车体上改装20mm机关炮,既作防空又作地面攻击用,并将此车称为251/17半履带自行机关炮车。该炮车在车厢前部或中部安装1门20mm机关炮(该炮火力比防空炮要弱),环绕炮身有防护装甲,车厢后部安装一挺MG42型机枪。
该炮车核载乘员5人:1名驾驶员、1名机电员、1名炮手和2名弹药手,其中弹药手兼后置机枪的射手。该车数量不多,至1944年底德军只装备了1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