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号自行突击炮车
Ⅲ号自行突击炮车

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是德军在Ⅲ号坦克的底盘上所开发的一种步兵火力支援炮车,它主要是伴随步兵进攻作战,用于摧毁敌方的坦克、碉堡、反坦克火炮和机枪火力点。Ⅲ号自行突击炮车在1940年1月正式投入生产,先后生产有A、B、C/D、F、F/8和G等多种型号,其中1940年至1941年生产的突击炮车装备Stuk L/24 75mm短身管火炮,编号为Sd kfz 142;1941年至1942年生产的突击炮车装备Stuk L/43 75mm短身管火炮,编号为Sd kfz 142/1;而1942年至1945年生产的突击炮车装备Stuk L/48 75mm长身管火炮,编号也是Sd kfz 142/1;后期还生产了一种突击炮车装备了105mm火炮,编号是Sd kfz 142/2。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是德军在二战期间装备的一种较优秀的自行炮车,它机动性能好,车身低矮目标小,防护也较好,且它的结构较简单,因此得到大量生产,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约9500多辆Ⅲ号自行突击炮车,其中以G型产量最多(7700多辆)。Ⅲ号自行突击炮车由于数量众多,战绩不错,作战性能比坦克还略有优势,因此成为了整个二战中德军的主力装甲战车,其身影遍及欧洲东线、西线各个战场及北非战场。

Ⅳ号自行突击炮车
Ⅳ号自行突击炮车

德军Ⅳ号自行突击炮车是在Ⅳ号H型和J型坦克的底盘上改装的,底盘上安装了Ⅲ号G型自行突击炮车战斗室(连带75mm火炮),并在战斗室左前方加了一个突前部分来安装驾驶员所用的潜望镜和舱门,后期生产的炮车,其火炮采用了猪头型的防护盾,还加装了一挺遥控机枪和榴弹发射器。1943年11月,由于德国生产Ⅲ号自行突击炮的总装工厂受到盟军战机轰炸,部分生产线被炸毁,Ⅲ号自行突击炮产量大减,于是德军在1943年12月正式投产Ⅳ号自行突击炮车,以补充战场上急需,至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1139辆,主要装备德军各装甲炮兵师的突击炮营,独立突击炮旅和一些步兵师,在东线与西线战场上均可见Ⅳ号自行突击炮车身影,该炮车在战斗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黄蜂”105mm自行榴弹炮车
“黄蜂”105mm自行榴弹炮车

“黄蜂”是德军用Ⅱ号坦克底盘,安装105mm口径轻型榴弹炮的一种自行炮车,目的是为德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初期该炮车是用标准Ⅱ号F型坦克底盘改装,后期将底盘加长了220mm,将驾驶舱与战斗室分离,提高了炮车的操作效率。“黄蜂”105mm自行榴弹炮车从1943年2月至1944年7月共生产了835辆(其中含159辆Ⅱ号弹药运输车,每辆可携带90发炮弹)。尽管该型炮车数量不多,但德军各装甲师大多都有装备。该型炮车次参战是在1943年7月的东线苏联战场库尔斯克战役,其在战场中作战表现出色,受到德军好评,随后转战北非、东线与西线各战场,其中有300多辆炮车一直到二战结束。

“野蜂”自行榴弹炮车
“野蜂”自行榴弹炮车

随着东线苏联战场的战斗深入,德军急需一种能跟随装甲部队作战,并能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炮车,于是在1942年底,开发出“野蜂”自行榴弹炮车,“野蜂”自行榴弹炮车的底盘是用德军Ⅲ号和Ⅳ号坦克的底盘结合而成,火炮使用150mm重型榴弹炮,采用敞开式战斗室;“野蜂”的150mm榴弹炮威力虽然强大,但车上只能放置18发炮弹,严重影响了它的战力发挥,因此战斗时会有一辆弹药运输车伴随。从1943年至1945年,德军一共生产了724辆“野蜂”自行榴弹炮车,给每个德军装甲师中都装备了至少一辆。“野蜂”第一次参战是1943年7月东线苏联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

“灰熊”自行突击炮车
“灰熊”自行突击炮车

“灰熊”自行突击炮车是在Ⅳ号坦克底盘上改装而成,它装备了一门150mm的臼炮,上部的战斗室呈箱式形状。1943年3月开始生产,至同年6月共生产了60辆,属早期型产品,1943年10月开始对该型炮车作了较大改进,并正式定名为“灰熊”;到了1944年中,德军继续对“灰熊”进行改进,此后生产称后期型。从1943年3月至1945年3月,该型炮车一共生产了306辆,主要装备德军216、217、218、219四支装甲部队,最早在1943年夏天参加了东线苏联战场的库尔斯克坦克会战,在1944年先后在意大利地区和法国诺曼底地区参加对盟军登陆的反击战,后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镇压华沙起义和解救布达佩斯包围圈等战斗,“灰熊”自行突击炮车的早期型战斗效果并不理想,但后期生产的炮车改进后威力明显增大,成为了这些部队的重要进攻武器。二战后期,在苏军与盟军的猛烈炮火下,该型炮车战损严重。

“突击虎”臼炮自行炮车
“突击虎”臼炮自行炮车

“突击虎”臼炮自行炮车是由虎式坦克改装而来的一种重型步兵炮车。该型炮车在虎Ⅰ型坦克底盘上装备了一门海军用于反潜的RW61 5.4倍口径380mm的重型臼炮。“突击虎”臼炮自行炮车在1943年10月生产出第一辆原型车,在准备投产时由于制造工厂受到盟军飞机轰炸损毁,且因虎Ⅰ型坦克底盘的缺乏,因此一直到1944年中才完成了12辆的改装,至1945年二战结束,一共才生产了18辆。“突击虎”臼炮自行炮车编入了德军第1000和1001两个突击炮连,第一次亮相是在1944年8月镇压华沙起义的战场上,后来1001突击炮连又参加了西线战场的突出部战役。其强大的杀伤力令对手吃惊,只是生产数量太少,对扭转德军的劣势起不了什么作用,不少被盟军击毁或缴获。

“卡尔”重型臼炮自行炮车
“卡尔”重型臼炮自行炮车

“卡尔”重型臼炮自行炮车是德国在二战早期研制的,1939年生产出样车,用参与研发的“卡尔·贝克”将军命名。该型炮车有二种型号,一种是040型,安装600mm口径的重型臼炮,底盘有8对负重轮,1940年11月至1941年8月间一共生产了6辆;另一种是041型,安装540mm口径火炮,底盘有11对负重轮,1942年5月德军订购了6辆,但至1943年8月只交付了3辆。该型炮车交付给德军628和883重型炮兵营,部署在东线苏联战场,曾在1942年进攻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