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是德军在Ⅲ号坦克的底盘上所开发的一种步兵火力支援炮车,它主要是伴随步兵进攻作战,用于摧毁敌方的坦克、碉堡、反坦克火炮和机枪火力点。
Ⅲ号自行突击炮车在1940年1月正式投入生产,先后生产有A、B、C/D、F、F/8和G等多种型号,其中1940年至1941年生产的突击炮车装备Stuk L/24 75mm短身管火炮,编号为Sd kfz 142;1941年至1942年生产的突击炮车装备Stuk L/43 75mm短身管火炮,编号为Sd kfz 142/1;而1942年至1945年生产的突击炮车装备Stuk L/48 75mm长身管火炮,编号也是Sd kfz 142/1;后期还生产了一种突击炮车装备了105mm火炮,编号是Sd kfz 142/2。
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是德军在二战期间装备的一种较优秀的自行炮车,它机动性能好,车身低矮目标小,防护也较好,且它的结构较简单,因此得到大量生产,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约9500多辆Ⅲ号自行突击炮车,其中以G型产量最多(7700多辆)。Ⅲ号自行突击炮车由于数量众多,战绩不错,作战性能比坦克还略有优势,因此成为了整个二战中德军的主力装甲战车,其身影遍及欧洲东线、西线各个战场及北非战场。
A型是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最早开始量产型号,它采用Ⅲ号坦克F型底盘,将Stuk L/24 75mm短身管火炮直接安装在车身上,战斗室为全封闭式,整车高度只有1人的身高。1940年1月至5月共生产了30辆,装备了德军一个独立突击炮连,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斗。
B型是Ⅲ号自行突击炮车的真正量产型号,它对炮车的传动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新型的变速器,履带宽度也增宽了,链齿轮也作了改动,加强了炮车行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行驶最高速度可达40km/h。该型炮车依然安装Stuk L/24 75mm短身管火炮,1940年6月至1942年5月共生产了320辆,装备了德军一个的独立突击炮营,先后参加了巴尔干战役和入侵苏联的战斗。
C/D型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是继B型后续开发的量产型号,它对炮车的战斗室进行了改造,在战斗室的上方安装了潜望式瞄准器,替代了原来战斗室前部的瞄准孔,从而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战斗室的正面防护。炮车依然安装Stuk L/24 75mm短身管火炮。
1940年5月至9月共生产了50辆C型和150辆D型Ⅲ号自行突击炮车。
E型Ⅲ号自行突击炮车扩大了战斗室,除了安装了一个无线电装甲盒子外,还增带了8发炮弹(一共52发),此外该型炮车还新装了一挺MG34机枪,使整车战斗力得到加强。E型是最后一种安装Stuk L/24 75mm短身管火炮的Ⅲ号自行突击炮车。
1941年9月至1942年3月一共生产了272辆E型Ⅲ号自行突击炮车。
Ⅲ号F型自行突击炮车是在E型底盘上改装的,初期安装了43倍口径的75mm StuG 40型长身管火炮,该火炮可以从1000米外击穿30度倾角厚82mm的钢板;后期则换装了威力更大的48倍口径的75mm StuG 40型长身管火炮,该火炮可以从1000米外击穿30度倾角厚97mm的钢板。后期生产的F型自行突击炮车还在车身前方加装了30mm的装甲,改装后的Ⅲ号F型自行突击炮车火力与防护力大大增强,在东线战场与苏军的T-34和KV-1坦克对抗中不落下风。
F型自行突击炮车在1942年3月至9月间一共生产了364辆。
Ⅲ号F/8型自行突击炮车是Ⅲ号自行突击炮车第8期的生产批号,它采用了Ⅲ号坦克J、M、N型的底盘,车身比F型略长,安装了48倍口径的75mm StuG 40型长身管火炮,车前装甲增加到50mm厚,防护力得到了加强。
F/8型自行突击炮车在1942年9月至12月间一共生产了334辆。主要装备德军各集团军下属的独立突击炮营,同时“帝国”师和“骷髅”师也配备了一个由F/8突击炮车组成的突击炮营。
Ⅲ号G型自行突击炮车是以Ⅲ号坦克底盘制作的突击炮车系列的最后一个型号,该型炮车生产时间长,产量也多,从1942年12月至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7720辆。
G型自行突击炮车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初期G型炮车加宽了上部车体和战斗室,战斗室顶盖左侧增设了车长指挥室,使车长视野更开阔,并为顶部机枪加装了防盾,部分炮车还安装了三联装烟雾弹发射器,中期G型炮车将车体前部装甲改进为80mm厚的一体装甲,大大加强了炮车前部的防护力;而后期G型炮车将方形火炮防盾改为圆弧形防盾(猪头形防盾,这也是后期型的最大外形特点),提高了火炮的防护能力和车长指挥室的防弹能力。
为了拥有更大威力的火炮来对抗苏军与盟军的坦克,1942年10月,德军在10辆F型和F/8型自行突击炮车底盘上安装了105mm口径的火炮,经测试成功后。在1943年3月开始量产,该突击炮车称为StuH 42型自行突击炮车。这种炮车从1942年10月至1945年2月,一共生产了1211辆。
Ⅲ号自行突击炮车在战场上表现是很不错的,但面对苏军与盟军日益强大的反坦克炮火和威力强劲的坦克,后期在战场上损失也是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