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mm反坦克炮

75mm反坦克炮是二战德军反坦克作战的主力火炮装备,该火炮先后研制有Pak40、Pak41、Pak42、Pak50和Pak97/38等多种型号,其中以75mm Pak40型产量最多(共生产了23000门)。

75mm反坦克炮有着比37mm、50mm反坦克炮更大的威力,在一定距离内,发射穿甲弹能击穿对手的中、重型坦克装甲和坚固工事,也能使用高爆弹大面积杀伤对方士兵。二战中,德军战斗激烈且频繁,75mm反坦克炮的战损十分严重,尽管1942年2月后德国工厂全速运转,将产量从1942年7月的 170多台/月提高到1944年的975台/月,但仍难以满足前线部队需求,只能在一些重要战线的关键部队中进行装备。

75mm Pak40型反坦克炮

75mm Pak40是在Pak38基础上研制的,1941年正式装备德军,目的是对付苏军的T-34与KV坦克;它使用穿甲弹(PzGr.39)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30度倾角89mm均质钢装甲,而使用钨心穿甲弹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30度倾角96mm均质钢装甲。另外,它也可以发射高爆弹支援步兵,也可以发射烟雾弹作掩护,是德军在战场上一把利器。

技术数据:

火炮口径:75mm;

炮管长:3.450米,带膛线炮管长: 2.461米;

火炮全重:战斗1.425吨,运输1.5吨;

最高牵引速度:40千米/小时;

火炮射界(水平方向):58度,火炮射角(垂直方向):-5~22度;

射速:12~15发/分钟;

最远射程:10000米,最远瞄准距离:2000米,有效射程:900米。

炮班人数:8人。

75mm Pak40型反坦克炮炮弹

图例:

1.钨心穿甲弹PzGr 40(APCR)
2.钨心穿甲弹PzGr 40M(APCR)
3.破甲弹38 HL/A(HEAT)
4.破甲弹38 HL/B(HEAT)

75mm Pak41型反坦克炮

75mm Pak41与75mm Pak40是同期研发的反坦克炮,但与75mm Pak40不同的是:75mm Pak41的炮管是一种圆柱锥膛结构,它的炮身尾部至炮口处逐渐缩窄,将膛压增大,从而提高弹丸初速;75mm Pak41锥膛炮大大增加了射出炮弹的威力,其穿甲能力可在1500米内击穿60mm厚装甲;但由于该炮要使用钨芯穿甲弹,而德国因钨矿缺乏,另外也因为炮弹制作难度大,所以在少量生产后只能放弃。

75mm Pak50型反坦克炮

75mm Pak50反坦克炮是在二战后期1944年研制生产的,目的是想将75mm炮改变为反坦克炮与步兵炮相结合的综合型火炮,该炮将Pak40的3.45米炮管改短为2.3米,加装了炮口制退器,但改装后发现其威力弱于Pak40炮,另外战争也到了后期,生产工厂已受轰炸,因此也仅作了少量生产。

75mm Pak97/38型反坦克炮

二战初期,德军在波兰与西线战场上缴获了数千门75mm火炮(1897型加农炮),以及大量炮弹(超过5000万枚),1942年,德军将这些火炮炮管加长并加装了炮口制退器,将其安装在Pak38的炮架上,于是就成为了75mm Pak97/38型反坦克炮。

该炮从1942年初开始生产到1943年7月停产,一年半时间共改装生产了3700多门,全部装备给德军二等步兵师的反坦克部队,该炮的弹道数据与75mm Pak40型基本相同,在东线与西线战场上都有作战记录。

战场上的75mm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