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军装备的手榴弹主要有M24式、M43式长柄手榴弹、M39式卵形手榴弹,以及PWM型和HHL-3型反坦克手榴弹等几种。
M24是一种长木柄进攻型远距离杀伤手榴弹,虽已早在1924年定型生产,但在二战期间,它仍是德国陆军士兵主要的单兵武器装备。M24长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投掷也十分准确,能对敌军造成大范围的杀伤,因此是德军士兵近战中一种重要的火力压制武器。
M24长柄手榴弹在1939年和1943年进行了两次简化制造工艺的改型,其中的M43型长柄手榴弹就是M24的简化版,该弹把拉发装置移到了弹体顶部,手柄就只是简单的一根实心木柄,从而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
长柄手榴弹一直生产到二战结束,产量相当大。
但有柄手榴弹最大的问题是手柄的存在,尺寸大,影响携带。而且也减弱了爆炸时弹片的杀伤力;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德军又开发出M39式卵形手榴弹,这是一种无柄轻型手榴弹,体积小,比M24式携带方便,能减轻士兵的携带与战斗负荷,但由于其威力与投掷距离都不如长柄手榴弹,故并不很受德军野战部队欢迎,二战期间生产了300万枚,在伞兵一类的突击部队中使用较多。
在东线战场上,为了在近战中对抗苏军坦克,德军除了会将多个长柄手榴弹绑扎成集束的反坦克炸弹外,也研制了专用的PWM投掷式和HHL-3带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技术数据:
全长:355.6毫米;
弹重:0.61公斤;
战斗部重: 0.17公斤;
装药:100克强力TNT炸药;
引爆方式:将木柄带螺纹的保险盖拧开,拉动空心木柄内的拉火绳;
爆炸反应时间:4~5秒。
技术数据:
全长:134.6毫米;
弹重:0.23公斤;
装药:112克强力TNT炸药;
引爆方式:旋开弹体顶部的金属帽,拉动露出的金属环;
爆炸反应时间:4~5秒。
注:M43长柄手榴弹数据与M24基本相同,引爆方式与M39卵形手榴弹相同。
这款反坦克手榴弹的德语名称叫Panzerwurfmine(L)或(K),乍看之下就像是一支大飞镖。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杀伤部、其次在杀伤部后方安装了一根木柄,而在木柄周围布置了四张尾翼,尾翼使得手榴弹在飞行过程中能保持较为平稳地飞行姿态。其中,杀伤部直径114毫米,内装520克的黑索金/TNT混合炸药,可击穿100mm装甲。整枚手榴弹长约为533mm。作为一款手动投掷的反坦克武器,有经验者最远可掷30米上下。
PWM型反坦克手榴弹有较轻的重量和较好的便携性及安全性,且威力足以摧毁大多数苏军和盟军装甲车辆,因此成了二战中德军反坦克小组主要装备之一。
这种反坦克手榴弹最早型号为PzHM3,后加大了磁铁吸力和战斗部威力(装药500克,破甲深度140毫米),称为PzHM4,这两种手榴弹都在1942年装备德军。此后德军又研制了威力更大的HHL-3型磁性反坦克手榴弹,该弹内装890克炸药,破甲深度达180毫米,但由于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需要士兵贴近坦克将弹吸附在装甲上引爆,因此危险性十分大,需专门训练的士兵才能操作。二战期间,德军共装备了五十余万枚各式各样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