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快速坦克
BT快速坦克

BT快速坦克在1932年就已经开始研制,有BT-1、2、3、4、5、7、8、IS等几种型号,BT-1与BT2都研制于1931年,BT1只制造了几辆,主要作该型坦克的基础设计研究;BT2是BT1的改进版,在1932年进入现役(至1941年在苏军装甲部队仍有一些存在);后进一步改型为BT3,用实心轮替代了条辐轮,用45mm火炮替代了37mm火炮,但也只生产了少量,其中大部分改为架桥车和喷火坦克;BT4则将炮塔改为双机枪,但很快被BT5替代,BT5正式出现在1935年,它是在前几型坦克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坦克采用了航空发动机和整体焊接技术,在较差的路况下能保持较快的速度,所装配45mm火炮的火力也较强;BT-7是BT-5的发展,它的装甲更厚,动力更强,油料和弹药储存量更大,炮塔后部还装了一挺机枪,是苏联卫国战争前苏军的主力坦克。后继续产生了BT-7M、BT-8及BT-IS等型号坦克,这几款都属于向T-34中型坦克过渡的型号。其中BT-8在1939年至1940年间生产了大约700辆。

T-26轻型坦克
T-26轻型坦克

二战前后,苏联研发了众多型号的轻型坦克,有T-26、T-27、T-30、T-46、T-50、T-60和T-70等,其中T-26轻型坦克是产量最大的。T-26轻型坦克大规模正式亮相是在1931年11月7日的苏联莫斯科红场阅兵中。早期生产的T-26轻型坦克参加过西班牙内战(1936-1939)、远东地区的苏日战争(1938-1939)和苏芬战争(1939-1940),在与德军(Ⅰ号与Ⅱ号坦克)和日军坦克的对抗中,依仗其火炮的优势,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射击准确性差,装甲防护薄弱,动力系统技术问题、机械可靠性不足等等,导致战损相当严重。二战爆发后,仍有不少的T-26轻型坦克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这些参战的T-26轻型坦克都是在中、后期生产的,火力与装甲都已经得到改造与提高,但由于当时苏军的指挥和战术的落后,加上装甲仍显薄弱,T-26轻型坦克数量虽多,但仍难以跟德国大军对抗,因此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这些坦克被对手击毁和俘获甚多,损失极大。T-26轻型坦克在1940年停产,早期(1937年前)生产了约5000多辆,中后期生产了近5000辆,有资料统计共生产了约11000辆。

T-28/T-35多炮塔坦克
T-28/T-35多炮塔坦克

二战期间,苏联曾研制了二种多炮塔坦克,一种是T-28中型坦克,另一种是T-35重型坦克,两种坦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有一个外形与一般坦克不同的多个炮塔(这些炮塔并不都是用来安装火炮的);这些多炮塔坦克在1932年就开始研发,约在1933年开始服役,但由于生产数量不多,且本身存在不少技术上的问题,武器与防护能力也较弱,因此它们大多只参加了苏芬战争和初期的苏联卫国战争,很快就停止生产并退出部队。

T-37/T-38/T-40轻型两栖侦察坦克
T-37/T-38/T-40轻型两栖侦察坦克

T-37A、T-38和T-40都同属侦察坦克,为了能穿越雪地、泥泞与沼泽,并能渡过河流深入前线和敌后执行侦察任务,此类坦克不但加强了机动性和耐用性,更是加装泅水动力装置(螺旋浆和尾舵)和加装了浮力装置,并造成水密性,成为一种轻型的两栖坦克。T-37是受英国的VCL水陆两栖坦克的启发,从1931年开始研制,T-38是在T-37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而T-40则是T-37A与T-38的替代品。基于只作侦察用的想法,这类坦克的装甲与火力都薄弱,因此其作战价值大受影响,尽管后来的T-40加厚了装甲(此时已不能作两栖坦克用),但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这些坦克在正面战斗中损失是极大的。

T-60/T-70轻型坦克
T-60/T-70轻型坦克

在苏联研发的轻型坦克中,就产量来说,除了产量最大的T-26外,此外就是T-60和T-70了,这两种坦克是苏联后期生产的轻型坦克(轻型坦克的终结型号是T-80),针对早期 轻型坦克的动力不足问题,这两种坦克都更换了马力更大的汽油机,对悬挂系统也作了改动,提高了坦克的机动性能(但在越野速度上仍跟不上T-34坦克),另外 装甲也加厚了,防护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由于本身结构与配置问题,这两种轻型坦克仍跟不上对手装备的发展,特别是这两型坦克炮塔小,乘员只有二人,车长兼炮手,大大削弱了作战时对驾驶的指挥和对炮火的控制。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当T-34坦克未能大量参战前,这些坦克仍难敌对方,损失甚大。但由于这些坦克结构简单,能快速并大批制造,在战场上也能通过伏击、侦察和后勤支援等发挥作用,这对战争中急需大量坦克来补充部队的苏军仍是十分有用的。据不完全统计,T-60和T-70两种轻型坦克总计生产了近15000辆,直到1943年后期,大量T-34等中型坦克和KV、IS重型坦克出现后才停止生产,1944年春,轻型坦克基本全部退出了苏军装甲部队,余下的轻型坦克转作了侦察和后勤保护用。

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是苏联在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它火炮强大、装甲性能优越,机动性也很强,在苏联战场上,T-34坦克在与德军装甲部队对抗中,表现十分出色,赢得了苏军极高的赞扬,也使德军感到震惊。T-34坦克有两种型号,早期为T-34/76,改进后为T-34/85;T-34坦克因为结构较简单,工艺也算不上精密,故而能快速且大批生产,仅1941年,就生产了3000辆,第二年(1942年),产量猛增至5000多辆,到了1943年,更生产了6000多辆,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了将近40000辆,T-34的大量产出,使苏军装甲部队的需求得以满足,到了二战后期,苏军坦克在数量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在质量上,除了德军的虎式坦克,对付其它型号的坦克(包括豹式坦克)也不落下风。T-34坦克为卫国战争和进军德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设计理念甚至影响到战后坦克的发展。

KV重型坦克
KV重型坦克

KV坦克是苏联在1939年研发的重型坦克,其样车曾去苏芬战场中接受检验,1940年KV-1坦克正式生产,其最大特点是装甲厚重,后期换装了长管的76.2mm坦克炮后,其威力已不弱于T-34/76的坦克炮了;然而由于KV-1坦克的装甲厚度不断增加,使车重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坦克的车速(与T-34协同作战时,由于跟不上T-34的行进步伐,大大影响了苏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效能),故此在1942年8月苏联又生产了一种改型坦克KV-1S,该坦克通过削减装甲厚度来减轻重量,并改进了动力和传动系统,从而使车速和机动性能得到提升;后来,通过对KV-1S的改造,又生产了一种KV-85的重型坦克。在生产KV-1坦克的同时,苏联又研制了一种重炮坦克KV-2, 它使用KV-1的底盘,但安装 了一个更大更重的炮塔,以支撑一门152mm榴弹炮,KV-2厚重的装甲与强大的火炮实在令对手感到畏惧,但其笨重的身驱使其车速与机动性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在1943年后期当更强大的IS重型坦克服役后,KV系列坦克最终停止了生产,但其在战场中的表现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S重型坦克
IS重型坦克

IS坦克是苏联在1943年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坦克,最初在KV-85的基础上,通过对炮塔、车体和悬挂装置的改进,定型为IS-1重型坦克,因为也是安装了一门85mm坦克炮,所以也称IS-85(“IS”取自当时俄国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的头二个字母,所以也有称为“斯大林”坦克);IS-1在1943年秋季生产了大约100多辆,并于当年底进入苏军装甲部队服役。苏军在战斗实践中,发现IS-1在装甲防护上是可以经受德军虎式重型坦克的火力打击的,但85mm的主炮火力不理想,决定要在坦克上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后在1944年开发出新型号IS-2,该坦克改装了122mm火炮,并将车前装甲进行改型,改装后的坦克无论是在防护上和火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1945年初,在对IS坦克的不断总结下,苏联又研发了新一代重型坦克IS-3,其在前装甲和炮塔形状上作了本质上的改进,使坦克的防护能力大大提高。